日志详情
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策略浅谈
朱丽芬2022/12/8分类:教学设计
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策略浅谈
牟定天台中心小学 朱丽芬
摘要: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以来,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小学科学课堂较之从前更加充满活力,尤其是农村小学得到了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小学课堂的活力一点也不比城市小学狲色,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发挥。科学课程要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新课程也对科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应努力解决新观念与旧思想,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与现有的开放教学方式,教师的知识传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的矛盾。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农村小学科学的教学策略旨在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共同提高农村小学科学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 农村 科学 教学策略
目前,农村小学科学教师队伍主要存在兼职教师多、专业化程度低、队伍不稳定、知识陈旧老化、教育科研能力弱等问题。兼职教师在任教科学学科以外,同时还兼任了其他重要的教学工作,精力相对分散,主观上不愿意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科学学科的教学上,在学历进修、科学知识更新以及科学教育教学的业务方面,更是不愿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暂时性的想法较多。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存在而再不改变,就势必严重影响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严重影响小学科学教师队伍的稳定,最后受到严重影响的是学生。因此,笔者建议学校要想法设法尽快安排出科学专职教师岗位,让他们潜心搞好科学教学,以更好更高的课堂效果来弥补先前的不足。
一、科学教师的自身素质需要提高
课改后的小学科学教材有了一个显著的变化,那就是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拓宽了。这对于我们小学科学教师来说无疑又是一个挑战,自身知识的储备能否满足学生的需要,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我们提出的第一道难题。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很快,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求知欲望也越来越高。而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我们教师就必须刻苦学习、积极参加培训、不断地“充电”,我们不但要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还要学习掌握更多方面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首先,我们要培养教师正确看待科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只有在思想上认识到位,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科学教学。其次,我们要培养教师注重课堂教学实效,积极开展教学法及策略研究活动。科学教学方法有很多,例如,观察法、实验探究法、查阅资料、课外实践、实验操作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对教师实验操作能力的培训也是不容忽视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验操作,我们教师必须能够熟练地把这个实验成功做下来,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做实验时更好地辅导学生以及应对一些可能发生的小意外。
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小学科学教学
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与小学科学拓展型课题的整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是学生最亲密的伙伴,在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使其产生积极的状态。例如,在教学“运动与摩擦力”一课中,运用媒体技术播放汽车在泥坑里打滑和骑自行车很累的录像,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学生在具体形象的素材前,积极思考,既巩固了增大、减小摩擦力方法的知识,又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了实际的生活中,激发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热情。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代教育技术和小学科学学习方式进行整合,不但可以呈现一种宽松的研究氛围,还可以努力渗透STS教育思想,形成科学要以人为本的意识,张扬学生的个性特征。(1)虚拟实验。虚拟实验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模拟自然实验,它是“对实验教学的有效补充”。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对什么都好奇,都敢去尝试,在设计教学实验的时候,必须对学生的安全问题进行考虑。例如,在学生做山脉的变化实验时,我们教师可以做个演示实验,这个实验首先是用酒精灯加热玻璃,然后将加热后的玻璃放入凉水中,玻璃就会发生破裂并且伴随刺耳的声响,由于这个实验存在着安全隐患,我们坚决不能让学生动手做。为了使学生看得更加清楚,我们可以用电脑制成动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虚拟实验来展示给学生看,这样既安全又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会了新知识。类似这样的实验在教材中还有许多,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避免学生在实验中出现安全隐患,同时也能提高实验的效率与准确性。(2)模拟仿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模拟仿真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就是一个新的发展。建构主义的学习模式提出从现实情境中学习,知识依赖于具体情境,脱离具体情境的抽象的枯燥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没有任何吸引力的。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些教学内容很难满足学生亲身经历的需要,这就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模拟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如同在现实情形之中,这对知识的建构是很有好处的。模拟仿真的教学情境,既能满足学生直观地感受,观察到事物的模拟图景,又能节省宝贵的教学时间和教学投入。例如,地球从形成至今已有近50亿年,一些地质事件发生、发展过程是漫长的,如板块的运动、岩石及化石的形成等动辄需要百万年、千万年甚至上亿年时间。与漫长的地质历史相反,另一些地质现象的发生和岩矿的形成却是快速完成的。如火山喷发、地陷、泥石流等现象的发生是迅速的,在短短的教学时间中让学生体验“漫长”和“瞬间”只有靠教师的语言描述、学生的想像。如果能通过模拟“快放”和“慢放”其发生过程,就一定能提供清晰的感性认识。再者,自然界的地质现象具有唯一性和产物的不可再生性,因为其形成条件和环境一直在不停地变化,没有完全相同的重复。但是通过模拟就可以“再现”这些地质现象和产物的形成。
三、激励学生自主探究
结合农村教学资源特点,适时激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科学问题。科学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就是动手操作实践的情况比较多,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我。基于此,小学科学教师就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要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认识。如学习“温度的测量”时,教师不能嫌麻烦仅仅自己做示范,要在教会学生方法的同时让学生去量一量,这样教师才能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才能及时纠正,让学生完全掌握温度的测量方法。如在学习《比较水的多少》时,不但要让学生学会测量方法,还要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因为小学生对科学十分好奇,具有一定的求知欲,需要我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探究。我在课桌上准备几瓶水,水位高低不同,让学生判断哪瓶水最多,并说明理由,这时候很多学生都能判断出来,于是我又把水放在不同形状的杯子里让学生辨别,这时候学生就会感觉非常困难,于是引导学生使用量筒进行测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这样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课后我还布置了相关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做到学以致用,如到超市观察一瓶液体饮料,先猜测大约有多少毫升,再与标签进行对照,看一看与自己猜测的是否一致,久而久之,就提高了学生比较液体的能力。由此可见,探究式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其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假设猜想——探究发现——交流探讨——归纳总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情境,精心设计,善
于激发学生善于探索的勇气。
四、指导学生实践探索
实践探索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在整个实践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的侧重点并不一定是实验探索的结果,而是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养成学生独立探索的习惯和能力。小学科学的实践探索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事物及现象提出假设,让学生进行实验论证,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探寻真知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如教师提出,将装满水的瓶子倒置,结果会怎么样?让学生去猜想假设并求证,这样必然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会急于动手试一试。在开展实验教学时,我们也不一定要照搬照抄教材的实验内容,而是要以教材的内容为为指导,设计与学生更加接近的教学实践。如在《金属》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时,可以根据教材的情况适当加入“金属导电性”实验,这样方便学生实践探索,提高探索兴趣。再如学习“土壤水分”实验,如果器材不足,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把土装在透明的塑料袋,然后放在阳光下进行观察,这时候学生会发现塑料袋内壁出现了一层水珠,让学生意识到土壤看起来没有水,但的确是有水渗透进去的。在让学生自主探索之后,还要进行汇报交流,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回报的时候可以分组进行,汇报要做到要素要齐全,包括实验名称、过程、结论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汇报工作进行指导,让学生在汇报时做到简明扼要,逻辑清楚,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要做好点评,善于发现学生实验过程的闪光点,要以激励为主,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科学教学来源于与生活,最终还是应用到生活,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兴趣。这要求我们教师要多激励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也是符合小学生的心里特点的,如冰棒如何会冒出白色气体?我们会什么会闻到不同的味道?冬天为什么会下雪?学生具备这些问题意识之后就会不自觉的对生活现象进行探究,就会养成勤于用脑的习惯。小学科学教学是与生活实际相关性最为密切性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落实生活化教学的理念,让小学科学教学回归生活,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科学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逐渐拓展思维,容易培养出学生的探究能力。基于此,我们在小学科教学时也不能局限于教室和实验室,要让学生走出教室,在大自然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探索自然界的奥妙,感受到科学的神奇,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在整个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孩子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找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结语
农村小学科学教师要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课标理念、目标和内容要求,深入分析研究科学课教材的内容和结构特点,研究各地在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展开对各类教学活动的一般组织规律和方法的探讨,积累和掌握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和科学探究的相关技术,结合农村当地的教学资源,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努力完成新课程赋予我们广大教师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2017.3.
[2]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及对策.郭瑞清.教育现代化.2017
[3].科学课里的虚拟实验.曾巧巧.科学课(小学版三).2016.1
上一篇: 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
下一篇: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