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金刚石,石墨,C60
李珊珊2022/11/15分类:教学设计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学习目标】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会对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
【学习重点】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 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学习过程
一、课前学习
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1.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K(第一)层_______个电子,______________层4个电子,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______,自然界存在的碳单质有_______和_______。
2.碳的单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其中_______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_______是最软的矿物之一,金刚石和石墨性质的差异是因为_______。由此说明_______决定物质的性质。
3. 选用下列物质:炭黑、木炭、活性炭、焦炭填在有关用途的空格内:冰箱去味剂_______,制墨汁_______,用于冶金工业_______,用来除去食品和工业产品里的色素_______,制造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_______,加入橡胶里增强轮胎的耐磨性_______,上述用途都是利用了物质的_______性质。
二、预习展示
学习建议:认真学习,然后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下面的关于金刚石、石墨和C60学案
的检测题,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定会有丰硕的收获!
1.木炭具有吸附作用,是因为它有______的结构,它是由______在______的条件下加强热制得的。
2.写出下列物质或物质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1)大理石______。(2)煤气____________。(3)生石灰____________。(4)金刚石______。
3.打水井时常在水井周围埋一些木炭,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由于木炭有______结构,因此具有____________的性能。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目标一:碳的单质
(一).金属石
1、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的固体,硬度大,熔点高,不导电(自然界最硬物质)
2、用途:做钻头、钻石,切割玻璃。
(二)、石墨
1、物理性质: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鳞片状固体、很软、良导体,熔点高、有滑腻感
2、用途:做铅笔芯、电极材料、润滑剂
[介绍]由于石墨很软,所以常用石墨作铅笔芯,但由于太软,光用石墨作笔芯,既易断又易磨损,因此生产上常在石墨粉末中掺进一些粘土粉以增加硬度。最软的铅笔是6B,最硬的铅笔是6H,HB铅笔则软硬适中。
[演示实验]把一根6B的铅笔芯和导线连接在一起,接上电池和灯泡,接通电源后,观察
灯泡是否发亮。
[学生讨论回答]石墨有良好的导电性。
[展示]干电池中的石墨电极。
(三).木炭、活性炭
1、组成:由石墨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混合物)
2、特点:疏松多孔,表面积大,具有较强的吸附性
[设问]利用这一性质,活性炭会有什么用途?
[学生发言]1.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的;
2.冰箱的除味剂;
3.制糖工业的脱色剂。
3、用途:吸附毒气、除味剂、脱色剂
[活动探究]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或活性炭),轻轻振荡,观察现象。
[交流]我们可以看到淡红色的水颜色褪去。
[防毒面具是怎样发明的] 防毒面具最早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它是俄国著名的化学家捷林斯基发明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曾与英法联军为争夺比利时伊泊尔地区展开激战,双方对峙半年之久。1915年,德军为了打破欧洲战场长期僵持的局面,第一次使用了化学毒剂。他们在阵地前沿设置了5730个盛有氯气的钢瓶,朝着英法联军阵地的顺风方向打开瓶盖,施放18万公斤氯气,使协约国有1.5万人中毒,5000人死亡。可奇怪的是,只有野猪活了下来,经科学家研究发现是野猪喜欢用鼻子拱地习性,泥土被拱动后其颗粒就变得较为松软,对毒气起到了过滤和吸附的作用,才使他们免于一死。1916年第一具单兵使用的防毒面具诞生了,经战场实地使用,防毒效果很好。所以防毒面具酷似猪嘴。
(四)、C60:一个C60分子,它由60个碳原子构成,分子形似足球,又名足球烯。
[讨论]结合金刚石、石墨和木炭的性质和用途,讨论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结]1.结构 性质 用途
2.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3、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各不相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目标二:碳的化学性质
[投影]资料:我国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高温下,碳能跟多种物质反应。
(1)可燃性:C+O2CO2(充分燃烧)
2C+O22CO(不充分燃烧)
(2)跟某些氧化物反应
[活动与探究] 2CuO+C2Cu+CO2↑
①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黑色粉末变红。
②用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③实验完毕,先撤出导管,后熄酒精灯。(防倒吸)
[分析]从分子组成上看CuO转变为Cu,发生了什么变化?是谁导致了这种变化?
[讨论回答]CuO转变为Cu失去了氧,是碳夺走了CuO中的氧。
(3). 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性:能夺走含氧化合物里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练习]焦炭在工业上可用来炼铁:2Fe2O3+3C4Fe+3CO2↑
反应中得到氧的物质 被氧化 发生氧化反应 作还原剂 具有还原性
反应中失去氧的物质 被还原 发生还原反应 作氧化剂 具有氧化性
四、达标检测
1.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曾用“石墨炸弹”使南联盟的高压输电线短路,这是因为石墨( )
A. 质软 B. 耐高温 C. 具有导电性 D. 具有润滑性
10.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
(1)反应开始后,在盛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说明反应中有_____________生成,被加热的试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完成后,把被加热的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可以看到有_______色的铜,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燃烧和灭火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