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四季之美

杨正华2022/12/11分类:教学设计

  《四季之美》教学设计 

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诗。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选择了与春夏秋冬四季相对应的、她认为最美的四个时刻——黎明、夜晚、黄昏、早晨来咏唱。四季之美,作者信笔写来,春天的柔和、夏天的有趣、秋天的温暖、冬天的和谐都细腻真挚,溢于言表。这首散文诗结构简单,语言简洁,诗意含蓄,娴静委婉,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之情,值得品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朗读感悟为主,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在朗读中体会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培养欣赏美的情趣。

设计意图: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我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东方天空慢慢变化,夏夜安静的夜晚中萤火虫的动态变化,归鸦和大雁“急急匆匆”“比翼而飞”时的动态画面。指导学生想象文字背后的画面,把作者笔下的景物和日常人们眼中这类景物相比较,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春天黎明的安静,夏夜静谧的氛围,秋天景致的辽阔高远,风声虫鸣背后的安静,直至背诵课文。在此基础上,照着第三段的描写,选取自己印象最深的景致,进行仿写,为单元后面的习作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旷、怡、凛”等5个生字,会写“黎、晕、漆”等9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词句展开想象,从朗读和想象中体会四季不同的美,体会其中的动态描写。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进行仿写练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展示四季的风景图.

导语:大自然中四时的风景各异,四季轮换,为我们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景。让我们跟随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一起去感受她笔下的四季之美吧!揭示课题。

2、教师简介作者。

清少纳言是一位造诣极高的作家,这样一位作家,她笔下的文字会有怎样的独到之处呢?读课文,你有哪些发现?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指读生词。

2、你觉得四个季节中最美的是什么?(学生回答)

3.我们来看看四个季节在作者眼中最美的是什么?(黎明、夜晚、黄昏、早晨)

三、品读

(一)、(品读一自然段)

1、就让我们随着作者,走进春天的黎明,

2、读一读,这一段重点写了什么景物?

黎明的天空,颜色有哪些变化?(鱼肚色、红晕、红紫红紫)

3、我们一起来欣赏黎明天空颜色的变化。是怎么变化的?

(黎明的天空,先是鱼肚色,而后是染上微微的红晕,最后是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4. 这是突然发生的变化吗?(不是)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一点儿一点儿泛着、染、飘)

5. 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这是对天空颜色变化的动态描写。)

6、学生自由读,然后教师领读前半句,学生试背后半句。

(二)、交流学习第二自然段

走过春天的黎明,我们来到夏天的夜晚。

1、指名朗读,说说作者重点写了夏天的夜晚什么景致?(萤火虫)

2、作者写了哪几种景致?(三种:月夜、暗夜、雨夜)

3、第二种读完。漆黑漆黑的暗夜,你看到了什么?(萤火虫飞舞)

4、她只喜欢萤火虫吗?(红色强调:固然,也有,即使也有),

5、指名三名学生读三种夜。

(三)、学习第三段

1、嗯,真是迷人,走过夏天的夜晚,我们来到秋天的黄昏,谁来说说这一段话中写了哪些景物?(夕阳、归鸦、大雁、风声、虫鸣)

2、你感觉她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夕阳斜照、夕阳西沉)

3、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往往让人伤感,清少纳言在她的文中也有这些情感吗?指名读。(她却不伤感,感动、心旷神怡)

4、理解心旷神怡,比翼而飞。

5、是什么让人心旷神怡?

6、读这一自然段。

(四)、学习冬天的美。

1、学生读,这一段写什么?

2、冬天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冷)

3、冬天你们通过什么来取暖?(炭火)

4、在火盆旁边,手捧一杯茶,会有什么感受?(舒服、闲逸)

5、读这一自然段。

四、读全文,总结

五、课后延伸

你觉得一年四季中,最美的是什么季节?(画一画)

板书:

春天:黎明    天空:动态

夏天:夜晚  萤火虫

秋天:黄昏   归鸦 大雁  风声 虫鸣

冬天:早晨 落雪  白霜 炭火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