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秋天》 教学设计
王慕萍2023/6/10分类:教学设计
《秋天》 教学设计
【本课时数】:2课时
【授课时间】:
【设计教师】:
【设计时间】:
【教材分析】:本文抓住时间特点,选取初秋季节典型景物的变化,描绘出一幅天高云淡的、五谷丰登的秋景图,展现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学生分析】:学生还小,对秋天的特点有所了解,但是还没有具体的概念,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感受和体会秋天的景物特点。
【教学目标】:
1.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仔细看图,看懂图意。
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自然段。
3.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词义。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自然段。用“秋天”、“一会儿”练习说话。
【教具使用】:图片,卡片,小黑板。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中的10个生字,认识偏旁“口、人”等偏旁,会写4个生字,注意两种笔画的书写。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阅读方法。
3.使学生初步了解秋天,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走进大自然和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能读熟、读懂本文,注意“一”字的不同读音。
2.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感受秋天。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
你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四个)谁愿意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图片出示大雁飞)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秋天)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那就让我们一起看看秋天到底都有什么变化吧!(师板书课题)请伸出你的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来书空,齐读课题:秋天。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文。
看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画生字。
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按照自然段再读一读,把课后要求我们会认和会写的生字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一读。
3.出示带拼音生字。
藏在课文里的生字宝宝,相信大家已经都认识他们了,现在它们跳到屏幕上了,大家快和它们打个招呼吧!(自己练习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4.现在拼音宝宝和它们的词语朋友分手了,请你再读一读。(指名读,同桌互查)
5.摘掉拼音帽子,你还认识它们吗?
6.游戏巩固识字
通过玩“猜一猜”游戏,巩固识字。
三、认识新偏旁
1.木字旁。板书“木”,问:木头的木做偏旁时笔画有什么变化?(第4笔捺改为点)跟教师一起读两遍。
2.口字旁。
教师板书“口”,问:口旁由几笔组成?是怎样组成的?(三笔组成,第一笔是竖,第二笔是横折,第三笔是横。)跟教师读两遍。
3.“人”字做偏旁名称是“人字头”。
4.指板书让学生读两遍后,指名读。
四、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老师范读。
2.初读课文,读准确。
五、总结全文
你喜欢秋天吗?看到这么美丽的秋天的景色你想说点什么?回家后请把你眼中的秋天画出来,然后拿来让我们共同感受美丽的秋天。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生字卡片认读。
2.游戏摘星星。
二、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请三位同学分自然段读。
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那么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呢?
板书(天气、树叶、大雁)。
2.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出示课件)“秋天到了,天气凉了。”指导学生重读“凉”,全班齐读。你从哪感受到凉了?(衣服厚了)
树叶有什么变化呢?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吗?(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同学们想一想树叶从树上落下来是什么样的呢?(师用纸片演示“一片片落下”)那这句话应该怎样读?(试读,指名读)
理解“一片片”这种ABB式叠词的使用。你能说几个像“一片片”这样的词吗?叶子是慢慢从树上“落”下来,读的时候要注意语速慢一些。强调“一”的读法。
3.秋天的天空有什么呢?
(出示课件)“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指导“一会儿”的读法。这句话中有不理解的地方吗?(大雁为什么要往南飞呢?)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大雁的知识?
4.齐读最后一段
读出作者欣喜秋天已到的语气。
5.尝试背诵。
三、指导书写四个生字
1.出示“了”
问:能给它组词吗?(好了、对了。)
你会写吗?
2.教师示范写笔画:横撇、弯钩
将这两种笔画连起来就是“了”。
3.带领学生临空描摹。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5.为“了”变魔术。
小朋友,看老师给这个字变魔术,你还认识它吗?在另一个田字格中范写“子”。
6.为“子”组词。(儿子、小子)
7.学生在书上描红。
8.用同样的方法教“人”、“大”。
9.引导学生把这四个字临空描摹几遍。
四、作业布置
1.回家后把这篇课文背给爸爸妈妈听。
2.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公园里去寻找秋天
【板书设计】
秋 天
天气凉
树叶黄、落
大雁南飞
【教学反思】
学生非常天真,什么时候都容易动情,语文教学是感性的教育,只有在学生情感受到触动的时候,他们的表达才会生情,许多孩子不是不会表达,教师要善于唤醒学生的潜在的情感,激发学生表达、倾诉的愿望。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一方面需要创设一种浓重的语文氛围,同时也要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地鼓励、表扬、点拨、更正、唤醒。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四小 王慕萍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