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赏析句子

李柏妍2022/11/15分类:教学设计

年级

年级

学科

初中语文

课题

记叙文—句子赏析复习

授课

教师

李柏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并掌握记叙文中句子的赏析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灵活运用答题技巧答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情感体验,提高赏析句子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并掌握记叙文中句子的赏析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灵活运用答题技巧答题

 

课件

ppt

课时

1课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好,上课之前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观看之后请赏析一下视频中的句子,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很多优美的句子,我们在感知它们美的同时,还要学会一些赏析句子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一下记叙文赏析句子的方法。

确定赏析角度

教师发问:赏析句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修辞手法入手 2.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入手 3.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入手

4.从哲理入手。     5.从表达方式入手    6.从表现手法入手。

 

三、自主学习

个人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和学生小组合作相结合,边做题边归纳答题格式

1. 修辞手法入手

例题分析

1)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2)“但是镭要保持它的神秘性,丝毫不希望人类认识它”。

3)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答题格式:

1)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地描绘了......的情景(特点),抒发(或表达)了人物......的心情。

2)拟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以人的意志/情态/情思/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描写了)……的情景(或特点),抒发了……的感情。

3)排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有力地写出了......的特点,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把......的感情抒发得淋淋尽致。

4)夸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表现了……(事物)的……(特征),强调了……的思想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2.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入手

例题分析:

1)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2)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橡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老屋》)

答题格式:

1动词、形容词:运用**等一系列动词(形容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2叠词:运用叠词**起到了加深语意,增强文章气势的作用,使语言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

3拟声词:运用拟声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的情态美,流露出......的情感

3.描写角度入手

例题分析:

1)天地间很静,只有雨,沙沙的雨落在身前身后。

2)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3)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答题格式:

1)人物描写:

2)环境描写:

4)从哲理入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从哲理入手正确答题格式: 

    如果句子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要抓住中心词,挖掘出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也可以从它带给你的启迪这个角度体会。 

5从表达方式入手1.“狂风呼啸,气浪灼人,沙石飞腾,岩浆横溢,霎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

2.通常,有听力的孩子可以轻而易举地学习语言。别人嘴里说出来的话,他们可以轻松愉快地了解与学习,并且模仿着说出口。但是,耳聋的孩子却必须经历无数的痛苦煎熬,才能慢慢学会。但无论怎样艰辛,结果总是无比美好。

从表达方式入手正确答题格式:

运用了……的表达方式,……地表现(强调、突出)了……,表达了人物……的心情(情感)。

6从表现手法入手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3.“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

从表现手法入手正确答题格式:

1)对比: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把甲和乙做对比,突出了甲/乙的......

2)象征: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将(对象)象征为…… 表现了.....(对象) 的......特点。

3)衬托:运用了衬托的表法,用甲的……衬托乙……突出了乙的……

4)铺垫:为写......做铺垫

5)欲扬先抑:运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先贬抑......,再颂扬......,突出重点,行文跌宕,曲折含蓄。

6)托物言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用……(物)的……来表达作者的志向\品格\情感。

四、课堂练习

1.“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主席《卜算子·咏梅》)  

2.喜鹊天生就是一个吉祥的样子,从一棵树跃到另一棵树,比叶子上的风跑得还要快,尽管没有大长腿,却习惯凌空扎一个猛子,乌黑油亮的羽毛在乡村上空画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喜鹊的歌》

3.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4."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叶延滨《灯火的温情》)

5.那是春天的一个早晨,我独自坐在凉亭里看书,一股淡淡的香气迎面扑来,仿佛“春之神”穿亭而过。我分得出那是含羞树的花香。

 

五、课堂小结:“一注意”、“三想到”

  “一注意”

是指首先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三想到”:

“一想到”是其可能采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者某种表现手法。

“二想到”是其可能在结构上具有某种特殊的功能(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三想到”是一些文中的重要语句,还需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题等内容加以理解。 

六、总结

(通过今天学习,课后进行巩固练习)

复习重点:1.熟练运用答题格式规范答题;

2.学生对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理解

3.学会自己赏析记叙文的优美语句。

 

、板书设计

 

 

 

 

 

 

 

 

 

 

八、课后作业

把课件上面的巩固提升,作为今天课后的练习习题,并且学生课后熟练记叙文句子赏析的答题格式。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黄鹤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