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共同体下学生深度有效学习的策略
永安市南门小学 陈袁芸
近年来,学习共同体的深度学习让课堂更加有效,促进减负提质,“双减”政策下,课堂中如何进行深度有效的学习,已成力教师们当前需要考虑的一大难题,因此探索课堂中深度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是所有教师的最新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我校结合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课题研究活动。在语文的教学当中,笔者和课题组成员不断地进行探讨和实践,现将自己的一些深度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总结如下:
一、抓住关键词,深度有效的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紧扣文本精心选取关键词进行理解、品味和赏析,从而把握文章蕴味,形成一种语文能力,这也是语文教学中深度有效学习的很好的教学策略。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的《肥皂泡》的时候,上课的时候我先拿了一个小碗和一根小吸管,学着课文上的一些动作词语来吹泡泡。让学生仔细观察,再让学生到文本中去阅读寻找这些动作词语,孩子们非常有兴趣的静静的去寻找,找到了“放、和弄和弄、蘸、吹、轻轻地一提”。找到后让学生们在课堂上交流表达出来,并让一个孩子来试试我刚才吹泡泡时的动作,这样那个比较难理解的“蘸”字,学生们一下就明白他的意思了,阅读起来也就没有障碍。《肥皂泡》这篇课文还有一些不常见的好词,比如说“轻清透明”“软悠悠”“玲珑娇软”“颤巍巍”。同样,我也是让孩子们继续观察吹出来的泡泡。让他们感受一下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说了一些词语,再让孩子们仔细的阅读文章才发现,文章当中所采用的一些词语跟自己的一些词语不一样。然后进行一下对比,让孩子们思考觉得哪一种词语会更好呢?为什么?把孩子们带入了沉思,再请孩子们先在小组中和同学进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就这样,孩子们在课堂上就轻轻松松地理解了文章里面的一些不常见的动作词语,还有一些新的形象的词语。因此孩子们也能够通过对关键词的理解来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的内容,进行了深度有效的学习。体验到了童年生活的童真、童趣。
二、关注课后习题,深度有效的学习
课后习题虽然都是问题,但是其实是教材主编想让学生学习到的某种语文思维的方法和技巧,也为了让课堂逐步的走向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模式让学生学会。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的四年级下册的《母鸡》的时候,关注了第一个课后思考题:默读课文,画出“我”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和第二题老舍先生用词严谨,他写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母鸡真的就是这样,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根据两个问题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我让孩子们在充分阅读基础上,让他们分成两个方阵,然后把这两个方阵分成。一个是讨厌母鸡,一个方阵是不敢再讨厌母鸡。让他们在文中寻找关键句。孩子们接受了任务之后,在文本中寻找关键词句。静静的思考作者为什么会讨厌母鸡,又为什么不敢再讨厌母鸡?让学生多方位的进行思考。并和自己的学习小伙伴一起讨论交流。接下来让两个方阵进行辩论两个话题,双方都为自己的立场在文中找足句子并说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到最后全班同学就渐渐地明白了在这里什么叫做“不敢”。在交流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在言语的碰撞中得到了感悟和升华!在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合作,也增进了孩子们的感情,也体现了人文教育。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着一个组织者的角色,完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深度有效的学习。
三、落实语文要素,深度有效的学习
落实语文要素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教师只要把握好语文要素,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才会得到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把握好语文要素。在教学时,不公要落实这些语文要素,还要指导学生学以致用,运用习得的语文要素助力表达,提升习作能力例如我在教学统编版的四年级下册习作单元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等等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按一定的顺序写景物的方法,这里要求的是了解,只要学生了解了就达到学习的一定的目的,接下来是学习按游览的顺序,旨在引导学生要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并能够利用流星路线图梳理自己的写作思路,,到习作指导时,《游__》前两个星期我先让孩子们思考要选什么样的地方,是游龟山公园、是游蝴蝶山公园、还是游吉山的萃园等这些身边的景点,让孩子们的爸爸妈妈带他们去实地游览了一次。经过两个星期的亲身体验。再加上两个星期以来学作家们学习作者是如何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出它的特点,运用过渡句使景物地点的转换自然,在作家的写作方法的熏陶下,老师在进行指导习作的时候,学生对自己的选材就已经非常的明确了。这样孩子们就会把自己游览的过程看到的,听到的,很想到的一起写进去,还学会点明中心。这样进行了单元整体化的教学,落实了语文要素,也能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深度有效的学习。
四、推动读写常态化,深度有效的学习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读写的训练,首先要利用好语文课本,因为在语文课本里面藏着许多写作的秘密,教师应该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为学生每个孩子提供仿写和续写的对象,让孩子们进行单项训练,扎实地练好孩子们的习作基本功,还要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如:在教学统编版的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续写:杨氏之子说完那句幽默的话后,孔君平会怎样回来答呢!我让孩子们在小组内交流了一番,全班交流的时候有一个孩子是这样回答,早就听说杨氏之子,很聪明,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又有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这篇是文言文,我们小组认为应该用文言文的语言来表达,于是他们补充说:汝聪惠!妙哉,此乃奇才!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一阵掌声!再如:教学统编版的五年级下册的《手指》让孩子们了解感悟的丰子恺的风趣语言,让孩子们品读赏析大拇指这一段落后,让孩子们学着作家的写作方法从姿态、性格、作用三大方面,也学着运用风趣的语言写一写五官,选择其中一个来写,在展示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也会用上一些风趣的语言,把五官的特点也夸大化了,班级57个孩子都能大概地写出来,再上小组的成员互相评改,让孩子们修改后的小片段效果不错,等到周末的时候我再让孩子们仿写这篇文章写一篇《五官》,孩子们就信手拈来了。
五、“教一篇,知一类”深度有效的学习
得语文者得天下,语文教学真正要做到的是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延伸,真正落实课内得法,课外得益的教学策略,让真正的语文课堂实现更深度有效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使阅读更有深度,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能力。在四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让孩子们学了《琥珀》和《飞向蓝天的恐龙》这样的科普性文章之后,我们来到了快乐读书吧,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十万个为什么》《人类演化过程》《地球是怎么来的》《灰尘的旅行》和孩子们共读一类书,先教给孩子们的一些阅读策略如1、思考解疑,学会从书中找、联系上下文、请教别人。2、批注表达。教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边读边画出印象深刻的句子、圈画关键词,再边上写出自己的体会,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3、绘制思维导图。共读完一本书了之后,可以让孩子们小组合作,将这本书的内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出来,4、大声诵读,让孩子阅读课外书时遇见自己喜欢的句子,就大声诵读。这样有助于孩子积累大量的语言文字。让孩子们采用这些阅读的策略,实现课外阅读我能行,每天和孩子们一起交流昨天晚上看到的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孩子们越说越有意思,从而提高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们读中有思考,思考后有表达,慢慢地来加强孩子的自主阅读,这样“教一篇知一类”可以帮助学生今后有效的积累知识的素材,以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真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学习共同体下孩子们深度有效的学习策略就是能够引导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在学习过程当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希望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能够激起更多的语文教学智慧的火花,让课堂更加的有效促进减负提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