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

南靖县山城中心小学信息化教学校本应用考核方案

发布人:王艺精 发布时间:2021-12-24


根据国家提升工程相关要求,全面提升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学校决定在本年度开展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关于校本应用考核的要求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做好提升工程2.0培训工作,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提升工程2.0培训相关文件,我校制订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研修考核细则。根据考核细则,教师必须完成必修培训学分,才能取得本年度继续教育合格证书,特制订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与评价制度。

二、考核目标:

1.每位教师要完成 25 学时的在线学习和 25 学时的校本实践;

2.每位教师至少参与 2 次校本教研活动(微能力案例分享、研修总结培训);

3.每位教师至少通过 3 个能力点的微认证,提交相应的微认证材料。

三、考核内容

1.线上研修(50分)

2.校本实践(20分)

3.应用考核(30分)。

四、考核细则

1)根据小学信息化教学实施方案,按时参加线上课程学习,认真完成相关研修作业。

本年度的研修作业内容如下(教师依据自己选择的能力点提交)

A1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1.学情分析方案:提交一份针对某一教学主题的学情分析方案,包括学情分析目的、内容(教学主题、教学对象、教学重点、学习难点等)、学情分析方法和工具。以 PDF 形式提交。

2.学情分析报告:提交一份针对上述方案的学情分析报告解读视频,说明分析对象、工具应用过程与方法、结果呈现与分析等内容,视频需出现教师个人形象,时间不超过 5 分钟。

A3 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1.主题说明:教师自主选择一个教学主题,描述其主要内容、面向对象、教学环境等。以PDF 形式提交。

2.演示文稿制作:针对上述教学主题,选择任意一种工具制作支持课堂教学的演示文稿。请转换成视频后提交。

3.演示文稿制作说明视频:以视频形式(可采用录像或录屏方式)描述演示文稿制作过程,并说明教学中如何使用。视频需出现教师个人形象,时间不超过 10 分钟。

A4 数字教育资源管理

1.成果展示:展示你日常所用两个资源管理文件夹(电脑本机或网络存储均可)截图,每个文件夹资源的呈现至少包括三级,且呈现资源丰富,分类合理,命名采用了一定的规则,管理系统有序。

2.方法介绍:以视频形式记录一种资源管理工具(如网盘、云笔记等)的使用过程,描述时需同步介绍具体操作,必要时说明操作缘由,视频需出现教师个人形象,时间不超过10 分钟。

A5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1.问题描述:针对日常教学中的某一主题,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当前课堂导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借助信息技术改进课堂导入的必要性。以 PDF 形式提交。

2.课堂导入设计:针对选定的主题,请提交一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支持的课堂导入设计,须清晰地说明导入目的和媒体资源/工具。以 PDF 形式提交。

3.课堂导入片段:提交与课堂导入设计对应的课堂导入实录片段,一般不超过 5 分钟。

A6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1.教学设计:请提交一份课堂讲授环节的教学设计,需包括教学主题、教学内容及分析、教学对象及特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所选技术以及技术使用的目的等。以 PDF 形式提交。

2.课堂实录:依据上述教学设计,选取课堂代表性实录片段(需同时出现教师和学生),视频原则上不超过 10 分钟。

3.教学反思:该讲授活动实施效果如何?信息技术的作用是否不可替代?是否存在值得改进的地方?请就教学设计与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反思。以 PDF 形式提交。

A7 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

1.教学设计:请提交一份针对总结提升环节的教学设计,需包括教学主题、教学内容、目标、过程、所选技术以及技术使用的目的。以 PDF 形式提交。

2.课堂实录:依据上述教学设计,选取课堂代表性实录片段(需同时出现教师和学生),视频原则上不超过 10 分钟。

3.教学反思:该总结提升活动实施效果如何?信息技术的作用是否不可替代?是否存在值得改进的地方?请就教学设计与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反思。以 PDF 形式提交。

B1 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

1.工具介绍:选择一种你常用的测验与练习工具,介绍其基本功能以及特点,同时结合你的教育教学实践分析其应用情境与使用策略。建议结合图文进行呈现。若为文本,请以PDF 形式提交。

2.实施方案:请描述一次测验/练习实施过程,包括学习主题、实施时机、实施条件、教师准备、学生准备等。以视频形式提交,需出现教师个人形象,原则上不超过 5 分钟。

3.学生体会:两名学生对参与过程进行了回顾,说明他们在该活动中的体验与感受。以音频或视频形式呈现,每个学生的回顾时间不超过 2 分钟。

B2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1.微课程设计方案:教师自主选择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撰写微课程设计方案,包括主题、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流程与内容设计以及实施思路。以 PDF 形式提交。

2.微视频:依据上述方案开发并提交微视频,视频长度不超过 10 分钟。

3.学生体会:两位学生使用微课程进行学习的感想和体会,以录音或视频形式提交。

B7 家校交流与合作

1.工具介绍:选择一种你常用的与家长进行沟通的技术工具,介绍其基本功能以及特点,同时结合你的教育教学实践分析其应用情境与应用策略。建议结合图文进行呈现。若为文本,请以 PDF 形式提交。

2.活动描述:分享一次你所实施的家校交流与合作活动,包括活动形式、家长参与方式、所选工具及作用、活动效果、教师反思等。用视频形式提交,需出现教师个人形象,时间不超过 10 分钟。

C1 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

1.学习活动方案:提交一份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方案,需说明主题、学习目标、学习对象、活动流程、学习资源、技术工具及应用策略、学习评价等。以 PDF 形式提交。

2.学生成果及点评:请提交两份学生的跨学科学习成果,并分别进行点评。若为文本,请以 PDF 形式提交。

3.教师反思:结合上述方案和学生成果,总结开展跨学科学习的过程及效果,并回顾活动实施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如何去应对这些问题的?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以视频形式提交,需出现教师个人形象,时间不超过 5 分钟。

2)本次信息技术2.0研修共计50学时,其中线上研修25学时,线下研修25学时。应用考核满分为100分,学员达到80分以上为合格,最终学员认证等级为优秀(90分以上)、合格、不合格,具体考核细则如下表:

线上研修

50分)

阶段

考核项

要求

课程学习

课程

按要求完成必修、选修课程

作业

个人信息化发展规划

1篇

研修反思

作业

提交一份研修反思报告

1篇

校本实践

20分)

1

发布研讨主题

1个

2

回复研讨主题

2个

3

评课

1个

4

资源分享

2个

应用考核

30分)

1

提交认证材料,

获得微能力认证

3(需提交全部3个且被点评通过)

2

互评认证材料

3(必修,需全部完成)

五、考核方法和措施

1.校本自测:教师依据学校的发展目标、教育教学特点或自身的岗位职责借助一定的平台工具,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定的标准,对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诊断。

2.教师成果认证:教师提交作品考核。

教师在平台上提交成果后,由坊主根据本坊成果认证办法为其提交的成果进行评价,并在平台上打分。

六、奖惩制度

1.根据学校信息化教学实施方案,按时参加线上课程学习,认真完成相关研修作业,在研讨活动中做主题发言者记入优秀学员档案。

2.能把学习到的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打造技术创新课堂,教学成绩突出者记入优秀学员档案。

3.积极撰写与信息化教学相关的论文,论文参与区级及以上汇编或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记入优秀学员档案。

4.信息化教学研究课题在区级以上立项的课题组成员记入优秀学员档案。

5.信息化教学应用案例在区级以上获奖者记入优秀学员档案。

7.以上记入优秀学员考核档案的教师, 与学校应用考核挂钩,作为考核优秀的一个重要指标。

8. 学校为考核优秀者颁发荣誉证书,并视为教师单项技能校级一等奖。

9. 考核不合格者,学校将通报,不颁发培训证书与课时证明,不参与评优评先,不参与各级骨干、名师评选。

七、考核保障及管理

学校组成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技术应用校本考核管理小组。明确各成员职责及任务,分工明确,根据培训项目实施要求及本校校本应用考核方案认真执行,保障考核工作顺利实施。

1.领导小组

组长:庄志贤

组员: 陈丽云  肖莉卿  简莉敏  卢玉霞  黄婉娥

2.工作小组

组长:简敏捷

组员:张炳玉  高锦燕  简兰芬  方清桂  庄志平  肖丹萍  教研组长

以上信息技术应用校本研修考核与评价制度,由学校教务科负责制订,由校长室审定, 本制度自确定之日起实施,并在具体操作中不断完善。